 |
春都彻底沉默了。它的崛起和没落的速度,都快得让人惊讶。从热闹的五外商合资到勉强上市还债,再经历过重组、暂停上市,春都已是伤痕累累。如今,由于无法偿还债务,春都6000万股股权遭遭冻结,董事长刘海峰消失无踪,已有人质疑它会否成为第二个啤酒花。
由小到大,由盛极而衰,春都在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条弧度极大的曲线,让人扼腕。春都的没落,除了本身的管理缺陷,股东大量占用经营资金等问题外,政府在其沉浮史上扮演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更为不幸的是,春都所犯的错误还在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中上演。谁会是第二个春都?[查看]>>>
|
|
|
 |
 |
光辉岁月:合资 |
1994年9月,美国宝星投资、新普利、新加坡罗克维尔、加地、普来西斯等五家外商合资企业,拿着美元支票到洛阳签合同。洛阳市政府当时亦极力支持该项合资,只用一天时间就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新成立的公司称洛阳春都实业有限公司。其中,外方以出资折合人民币2.91亿元,占总股本52%。然而,这段协议50年的“姻缘”仅维系不长时间,美方就提出了撤资要求。[查看]>>>
|
|
|
穷途末路:上市
1998年,因春都在A股上市,外方对实业公司大部分优良资产被划到拟上市公司中表示异议,双方矛盾激化,外方强烈要求提前中止合同,撤回投资。1998年11月,春都同意外商撤资,将实业公司股权转让给集团公司,偿还外商4.2亿元人民币。此时,春都实业公司已名存实亡,留守的28人靠讨账及出卖剩余资产维持生计,营业执照多年未经年检。1998年12月,洛阳春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4.098亿元。2001年,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春都集团公司,将上市募集的大部分资金用以偿还外商。2003年年底之前,外商欠款终于全部还清。春都却到了穷途末路。[查看]>>>
|
|
彻底陨落:大春都
1994年下半年伊始,身为春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高凤来聘请的顾问提出走多元化之路,以形成春都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时,扩张、兼并、追求规模效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词。最多的时候,春都同时上马8个项目,所需资金高达10亿元人民币,此时春都年利润才1.5亿,只能大量举债。2002年7月,春都系几无可用周转资金,主业基本停产,亏损数亿元。中外双方、银企关系、业务伙伴关系全面恶化,市场几乎丧失殆尽,人员大量出走,帐户常被冻结。[查看]>>>
|
|
|
|
|
 |
强势的政府与弱势的管理层
身为国有企业的春都,在其迅猛崛起的历程中,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一些政府的“规定动作”,春都毫无“反抗”之力。一大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包袱沉重的企业被政府推给了春都。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一个弱势的管理层。整个公司管理松散,随意性很强,公司执行力差。 [查看]>>>
|
 |
|
|
|
|
|
背景资料 |
春都年谱
·1968年,洛阳地区食品公司与洛阳市冷冻厂合并,成立洛阳食品购销站,1979年2月更名为洛阳肉联厂。
·1986年洛阳肉联厂引进日本火腿肠灌装机。
·1987年8月,中国第一根被命名为“春都”的火腿肠在洛阳诞生。
·1992年,洛阳春都食品集团组建。
·1993年8月,成立洛阳春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中外合资成立洛阳春都实业有限公司。
·1996年,成立国有独资的洛阳春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组建洛阳春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底上市。
·2002年4月16日,春都“ST”特别处理。
·2003年3月,“ST春都”被暂停上市。
·2004年1月15日,ST春都恢复上市。
|
春都股权变更情况
2003年3月,大股东洛阳春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持有该公司的10000万(占总股本的62.5%)国有法人股中9340万股分别转让给郑州华美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海拓普控股公司)6000万股,占总股本的37.5%,转让给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3340万股,占总股本的20.875%。
2003年7月,经法院判决,将春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660万股,占总股本的4.125%,过户给中航公关广告公司。
|
双汇与春都
双汇发展(000895)与春都,同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520家重点企业、同是中国名牌、同是地处中原的肉类加工企业,然而,双汇的迅速崛起和春都的严重滑坡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双汇几年来每股收益稳居在0.53元-0.85元间;2000—2002年三年累计派现金息达“10股派10元”的比例,2003年更达到登峰造极的“10转5派7元”。由于优良的业绩,近几年始终是机构重仓股,去年底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高达5833万股,占流通股本的比例高达43%。
两个都是始建于1958年,又都是1984年由省管下放到地方的国企,走的路却不同。双汇集团注重决策管理,而春都集团却多次失误。同是企业扩张,双汇集团紧紧围绕肉类加工主业上项目扩大规模,使企业迅速形成了以肉类加工为主,养殖、屠宰、包装等紧密联系的产业群体,去年突破了5亿元大关。而春都集团在发展中盲目贪大求快,不仅收购和兼并了洛阳市旋宫大厦、平顶山肉联厂等10多家扭亏无望的企业,使春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且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还投巨资上了茶饮料项目等10多个大型项目,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这些项目大都无法启动。
在资金管理上,双汇集团对项目精心运作,最大限度地压缩银行存款、减少仓库存货,实行产品销售一律现款现货制度,对原料采购实行生产试用合格后付款制度。而春都集团的12亿元贷款中,有6.6亿元被项目占用,2.3亿元用于购买或兼并亏损企业,2亿元是长期外欠货款。
春都集团在成本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基础管理等方面与双汇集团的差距更大。
管理是企业的生命,双汇赢就赢在管理上。
|
|